Russell Belk于1988年提出了“你即是你所拥有之物”的理论[6],而“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诞生的现象,起源于消费者研究所关注的一组相关概念,包括:共享[7]、协作消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8]、网格[9]、商业共享系统[10]、联合生产[11]、共同创造[12][13]、产消[14]、产品服务系统[15]、基于访问的消费[16]、消费者参与[17]和在线志愿服务[18]。这种关注与众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企业的兴起相对应,这些企业因“共享经济”的兴起而蓬勃发展[19][20]。
共享经济强调以提高效率和可持续性的方式共享未充分利用的资产。“共享经济”这一概念可以被贴上不同的标签,并且与其他概念有很大的重叠,例如协作经济、协作消费、访问经济、平台经济和社区经济[6]。共享经济现象为新企业带来了机会,例如Airbnb和Uber等公司已成为全球旅行者熟知的名字。
共享经济是一种点对点 (P2P) 经济模式,有助于获取、提供或共享商品和服务。共享经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但在现代,共享经济在社区在线平台的支持下正在复兴[21]。
共享经济主要体现为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化配置和利用社会闲置资源的新型经济模式。政府对共享经济发展的支持随处可见,例如美国多个州政府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在短期住宿、出租交通等领域的合法性;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共享经济议程》[22],消除不必要的壁垒,推动欧盟共享经济长远发展;英国宣布将建设全球共享经济中心并提供政策支持[23]。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物流基础设施和巨大人口红利的不断增长,中国共享经济也在近年来飞速发展,重塑了中国的经济格局。
特点
编辑
归纳起来,共享经济有以下特点[24]:
它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经济形态。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支付、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创新应用,使共享经济成为可能。
它是一种通过有效链接供给和需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共享经济可以快速整合各类分散、闲置的资源,精准定位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供需快速匹配,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它体现了新的消费理念和发展观的集体体现,适应了信息社会的发展。相对于工业社会强调生产和收入最大化、主张资源和财富的占有,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信息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主张最佳的体验和使用。
动机
编辑
动机是共享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25][26],但外部动机更普遍[27]。参与者的动机多种多样[28],包括便利性、灵活性、家庭福利、互动、本地真实性、共享精神、社区和经济利益等[29][30]。功利动机、享乐动机和感知信任也往往对消费者参与共享经济 的倾向产生积极影响[31]。经济、环境、政治、社会和技术因素是共享经济背后的主要驱动力[32]。而服务提供者的动机则包括赚钱、享受生活、帮助他人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25][33][34]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金钱动机可能不是参与共享经济的主要原因,例如,享受、社会归属感和感知有用性是租房的常见动机[35]。与此同时,个人可以从一种简单的方式中受益,即向愿意为其服务付费的人分享他们的技能和资产[36]。共享经济还使人们能够通过结识新朋友来体验乐趣和兴奋,因此,社交能力也是共享经济的关键驱动因素[37],因为除了经济利益之外,人们经营租赁业务还为了获得乐趣和结识新朋友[38]。动机分析往往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对于Airbnb房东来说,主要动机是赚钱,而Couchsurfing平台上的房东则更多地受到内在动机的驱动[39][40]。而在美国,便利性、品牌和价格是用户参与共享经济的三个最重要因素[41]。总之,由于共享经济涉及公司种类繁多,不同类型之间的动机差异很大。然而,外在动机在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中都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