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新华字典 > 僮字的解释及意思

分类:

通用字

拼音:

tóng

zhuàng

部首:

部外笔画:

十二画

总笔画:

十四画

繁部:

部外笔画:

十二画

总笔画:

十四画

笔顺:

ノ丨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仓颉:

OYTG

四角号码:

20215

U+50EE

五笔86/98:

WUJF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

豆瓣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更多

阅读(5814次)

基本字义解释

● 僮tóng ㄊㄨㄥˊ

◎ 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书僮。僮仆。

◎ 古同“童”。

● 僮zhuàng ㄓㄨㄤˋ

◎ 〔僮族〕中国少数民族,今改作“壮族”。

英文翻译

page, boy servant

详细字义解释

◎ 僮 tóng

〈名词〉

(1) (形声。从人,童声。本义:未成年的人)

(2) 同本义僮,未冠也。——《说文》。按:“十九以下,八岁以上也。”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国语·鲁语》为两郎僮。——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孰若为一郎僮耶。与其杀是僮。不当为僮。

(3) 又如:僮子(童子。指未成年的人);僮女(童女,少女);僮男(童男,少年);僮儿(男孩);僮谣(即童谣)

(4) 奴婢而卓王孙家僮数百人。——《史记·司马相如传》今民卖僮者。——《汉书·贾谊传》

(5) 又如:僮使(奴婢);僮奴(奴仆);僮史(仆隶);僮役(仆役);僮牧(犹僮仆);僮指(称僮仆,奴婢);僮客(奴仆);僮娃(指童婢)

基本词义解释

◎ 僮 zhuàng

〈名词〉

(1) 中国少数民族壮族的“壮”的原字,1965年改“僮”为“壮”[Zhuang nationality]

(2) 另见 tóng

词性变化

◎ 僮 tóng

〈形容词〉

(1) 无知僮昏不可使谋。——《国语·晋语》

(2) 又如:僮昏(昏愦无知。亦指昏愦无知的人);僮蒙(昏昧不明事理)

(3) 低贱。如:僮妇(泛称平民妇女);僮夫(犹言匹夫。指平民男子);僮讼(指民事诉讼)

常用词组

◎ 僮奴 tóngnú

僮仆,奴仆。宗族僮奴百许人。——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 僮仆 tóngpú

仆人僮仆欢迎。——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清·张廷玉《明史》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僮 ·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2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說文】未冠也。又【前漢·衞靑傳註】僮者,婢妾之總稱。【史記·貨殖傳】卓王孫家僮八百人。【前漢·張安世傳】僮七百人,皆有手技。【玉篇】僮幼迷荒者。【詩·鄭風】狂僮之狂也且。【傳】狂行僮昏所化也。【廣雅】僮,癡也。今爲童。 又無知貌。【揚子·太玄經】物僮然未有知。 又竦敬貌。【詩·召南】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徐,僮,取慮三縣名,屬臨淮郡。 又姓。漢交趾刺史僮尹。【鄭樵·族略】卽童姓。或从人,以別其族。 【韻會】《說文》童,孥也。僮,幼也。今以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说文解字

【卷八】【人部】僮

未冠也。从人童聲。徒紅切

字源演变

僮字的篆书

僮字的隶书

僮字的楷书

同音字

5画仝

6画壮

6画同

7画壯

7画状

7画佟

7画彤

8画庝

8画侗

8画狀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

豆瓣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更多

阅读(5814次)

试试手机扫一扫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

下载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