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人甲就是北宋高度注重武备的产物。

自古军国利器,首先就是铠甲,其次强弩。

这两项东西,冷兵器时代是严禁官民私藏的!有违者,就是谋逆杀头灭族的重罪。

至于普通刀剑,古代并不属管制品之列。

宋军的敌人,北宋有辽、西夏;南宋先为金、后来有元。

宋军的大敌,全是骑兵军团,少则几万,多则百万。而唯独宋朝先失幽云,再丢河套,优质产马区统统变成了敌国。

以步军为主力的宋军,为了以步制骑,就把装备建设作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中之重。

宋军野战制胜,就只有依靠披重甲的步兵组成厚重坚实的步兵军阵,以密集的强弩、硬弓、长矛,去对决敌军的骑兵突击。

宋军武器装备,除了坚固步人甲,还有能破敌人重甲神臂弓。

宋军这种厚实的步兵军阵,一旦阵型列定,枪矛如林,密如刺猬,又弓弩迭射,矢如暴雨。

野战时,这样的军阵,就是骑兵的克星,任辽军铁骑驰突,是很难打破这种军阵的。

但是,缺点是:

宋军缺骑,重步兵军阵防御坚如磐石,能击溃敌骑攻击。但机动性极差。只要敌骑一退,就无法追击敌军,更谈不上全歼敌军。

同时,缺乏机动力的重步兵军阵野战,性质决定了只能用于防御,注定是要承受敌军攻击的。

这样,战斗力也要建立在将军与士兵有敢战的勇气之上。如果没有了敢战之心,那么一点之失,就会导致全盘崩溃。

北宋早期与中期,“贱武之策”开始不久,军中。还多少有些五代雄兵的余风。所以,士卒普遍敢战。

到了北宋末,除了长期与西夏作战的西军外,中央禁军的勇气在文贵武贱风气熏陶下早就烟消云散了。

北宋末,金兵攻汴梁,黄河防线上的六七万装备着精良的步人甲与神臂弓的大宋禁卫军,一夜之间,未战而溃,士兵弃械四散,遗弃的铠甲强弩堆积如山。过了黄河的金兵,捡装备捡得全成了暴发户。

官军如此不堪之下,所幸大宋河南河北的民风,仍然在历史习惯性作用下,还留有几分汉家祖宗们的强悍。

所以,支撑宋朝三百年的,并不是步人甲!而是宋朝之前二千年来的尚武之风仍存,所以还能撑着宋人的战斗力。

历史惯性之下,宋人还颇有些汉唐五代的余烈,民间习战斗者仍多,武风仍存。

所以北宋已经纯文人化的士大夫们虽然扯淡的多,但民间却真不缺敢战之辈,优质兵源一抓一大把,更能出得了岳飞这样的人物。

因为北宋之前的中国,武人们的腰杆几千年来一直长期笔直的挺立着,仅仅百余年抑武,真还不能让腰彻底弯下去。所以北宋亡了,还能撑着南宋百几十年。

等到南宋为了与金议和,不惜杀了岳飞以息金人之怒,从此使天下英雄丧志,再百年后,那就彻底弯腰了。

比如有人如果跪的久了,跪成习惯,他就站不起来了。反之,站习惯的人,你让他跪着,肯定会强烈抗争。

例如明末,文贵武贱已经深入骨髓,就缺了北宋拥有的尚武惯性,

武人没了脊梁,很多所谓当世名将说降就降,使得南明再没有南宋那样幸运,还能有岳飞、韩世忠、吴阶等名将辈出来力撑危局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